回不去的日本制造,出资158亿仅有57家响应,回流大企业数量为零

时间:2020-07-23 阅读: 作者:

今年三月份,日本出台了鼓励日本企业撤离中国,回归日本本土的计划。为此,日本方面专门拿出了22亿美元,也就是158亿人民币,协助相关企业搬迁。如今已经过去三个多月,日本方面公布了首批撤离中国的企业名单。不过令日本失望的是,迄今响应这一计划的企业只有区区87家,而愿意回归日本的更是只有57家企业。

根据“帝国数据库”的统计数据,截止2019年,在华日企数量为13685家,相比2016年度减少249家,也就是说,按照正常的趋势,每年减少的数量约为80多家,与日本公布的首批87家相差无几,日本专门出资鼓励企业撤离,实际上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。

此外,从公布的名单来看,大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,像广濑制纸,松见精工,FLOSFIA,小野田化工,三田电气,荒川树脂等。在这87家企业中,大型企业的数量为零,尤其缺少像丰田,本田,索尼,日立等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,而这些大型汽车制造,电子电机企业恐怕才是日本最想看到的。由于大型企业背后都拥有庞大的供应链,往往少则数十家,多则上百家,如果能吸引一家巨头企业回流,带动的企业就会非常可观,其数量可能远不止57家企业。

其实不光是日本本国企业,对于一些国际一流企业,日本同样不遗余力。根据媒体报道,此前日本邀请台积电赴日设厂,不过就没有得到正面回应。日本的想法非常不错,台积电可以带动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,不过对台积电来说,日本的吸引力就非常有限。论市场和客户群,日本远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;论供应链的配套能力,台湾本土供应链已经崛起,逐渐成为日本半导体原材料供应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
那么日本企业不愿回归,对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?首先,日本制造已经远非昔日可比。过去日本制造就是品质的象征,今天即便在亚洲,日本企业也已经很难称得上一流。在半导体领域,台积电占据金字塔的顶端;在消费电子领域,三星和华为已经成为日企难以翻越的大山。日本企业不愿回流日本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制造衰落的事实,日本的整体环境已经不适合制造业的发展。

其次,亚洲已经形成国际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局面,人为的干涉起不了太大的作用。日本的汽车零部件,医疗用品依赖中国,同样,中国的半导体原材料,设备和精密机床也离不开日本的供应。一个国家想要包揽所有产业是不可能的。当然,每个国家都会尽量避免对他国形成过度依赖,争取掌握产业主动权,其实质还是缺乏信任。

整体来看,由于中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,完整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,即使个别国家采取激励措施,大规模的产业撤离也是不可能出现的。

标签:
关于我们
中华视窗网,和你一起看世界!
体育新闻
体育动态
新闻频道
军事新闻
国际新闻
扫码关注
二维码
Powered by  中华视窗网  © 2020-2021 Inc. 统计代码